兩岸文博人以“源·創”聚力 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朱曉穎 張傳明 2024-08-30 09:16
非遺云錦變身最佳伴手禮、“云上”賞文物聽故事……28日,第六屆兩岸博物館IP授權交流論壇在南京舉行,兩岸文博領域的專家學者、資深從業者、創業青年,通過交流互鑒博物館IP跨界衍生的新模式、新案例,以“源·創”聚力,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文化同源,未來共創。”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推進小組臺方副召集人鄭家鐘通過視頻致辭,肯定了兩岸博物館IP授權交流論壇始終堅持傳播“源·創”理念,助力兩岸文博人共創文博故事的成效。“論壇自2019年創辦,六年來累計聯動大陸和臺灣博物館25家、文創企業200余家、兩岸設計師500多位,已經成為兩岸文博界的重要交流平臺之一。”
新一季兩岸博物館IP共創計劃發布。南京市臺辦供圖
南京市臺辦主任賀承瑤在致辭中表示,“論壇的舉辦聯動了兩岸多方力量,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產業合作,為兩岸文化、旅游、消費等多產業融合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鼓勵兩岸青年以蓬勃的創新之力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與會嘉賓在發言中都提到,隨著文博創意產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兩岸青年通過跨界衍生、沉浸體驗、數字化講述等多元化的方式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中來。
“無論是IP創意設計、數字賦能,還是空間延伸、跨界融合,博物館IP正以勢不可擋之勢創新傳承、持續煥新。”臺灣青年李景怡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的創業經歷,“從創設了自己的文創產品品牌,再到開啟南京市博物館資源系列化短片的拍攝計劃,我發現很多年輕人都喜愛用非遺文創產品作為伴手禮,所以我計劃以年輕人的‘潮’視角解碼中華文化,讓深藏在博物館里的瑰寶被更多人看見,走進日常生活。”
本屆論壇現場發布了新一季兩岸博物館IP共創計劃,面向兩岸青年發出創作邀約,希望參與者以更具活力、更富創意的視角和方式加入到博物館IP的衍生創作中。
南京的知識型博主、“寶藏姐姐”李汨汨表示,自己很高興能夠參與此次共創活動。“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數字化已成為博物館展示與傳播的重要工具,我本人就通過播客等平臺,向年輕受眾講述文物的故事,我希望,我的嘗試和探索也能為更多兩岸青年的文化交流創造一種可能。”
賀承瑤期待,“通過眾多像兩岸博物館IP授權交流論壇這樣的平臺,能夠讓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走進南京、留在南京、創業南京、愛上南京。”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