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A:在孔子身邊學做一名好老師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孟一 李文振 2024-09-23 09:11
9月18日,在中國教師博物館,NANA(右)向中國的同學學習揖禮標準動作,為今年孔子文化節期間的敬師禮活動作準備。
“來中國之前,我就聽說孔子是所有老師的老師。所以,我選擇來到孔子的老家,到他身邊學做一名好老師。”談到不遠萬里從俄羅斯羅斯托夫州到曲阜求學的初衷,NANA(全名:Nadezhda)操著一口略顯生澀的中文回答,她從小就有做老師的夢想,同時又對中文充滿好奇,當兩個興趣碰撞在了一起,她毅然作出了“投奔”孔子的決定。
其實,早在3年前,NANA便開啟了漢語自學之路,可由于缺少必要的語言環境,進步速度日漸緩慢。來到中國后,在曲阜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專業讀大二的NANA,除堅持每天學習漢語和專業外,還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對中華文化的探索上。每年在曲阜舉辦的國際孔子文化節,也隨之成了她了解孔子、觸摸中國的寶貴載體。
9月18日下午,即將參加今年孔子文化節敬師禮活動的NANA提前備起了課,來到設于學校內的中國教師博物館,學習揖禮標準動作。在中國“小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她換上一襲仙氣飄飄的漢服,按照圖示中的樣子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推手時,雙手緩緩高舉齊額,行約60度禮后緩緩起身。
“本來以為只是個中國古代優雅的打招呼動作,沒想到,揖禮中手指擺放的位置、身體的姿態都有深意。左手抱住右手表示恭敬和謙虛,而手高舉齊額代表了敬重對方或表達深深的謝意。”學會了動作、聽過了講解的NANA恍然大悟,原來,在敬師禮上行揖禮,不僅表達了對老師的敬重和感謝,還寄寓著謙虛、友善等內涵,是一種個人修養的體現。
從學行禮、學拓印到參加學校國風社團,沉浸式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再到主動擔當文化使者,參與孔子文化節期間召開的中外青年交流會……NANA從來不甘于只做文化的“旁觀者”,而是用行動主動接納時刻縈繞在身邊的中華元素,只因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在俄羅斯,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都能張嘴說上幾句‘Confusious says’(子曰),那是因為,大家都覺得中國是個和平而強大的國家,且合理地把‘和而不同’‘講信修睦’等古人智慧用在了當今社會問題的解決上。所以,他們很多都和我一樣開始學習中文,嘗試到中國來學習和生活,想要成為兩國友誼的使者?!闭f起未來的打算,NANA說,自己很想留在中國當翻譯,但也想回到祖國做一名中文老師。她會在曲阜學習期間努力吸收好中華文化的精髓,回家后做名好老師、也講好中國故事。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