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開幕 數字技術讓“傳統”煥“新彩”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趙曉 2024-10-18 09:23
戴上AR眼鏡,飽覽河南馬街書會盛況;置身VR空間,漫游故宮三大殿;面朝體感設備,跟著虛擬人學打太極拳……10月17日,在第八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非遺博覽會”)現場,傳統非遺與“數智”技術碰撞融合,成為媒體記者捕捉的焦點。
觀眾通過體感設備,跟著虛擬人學打太極拳。趙曉 攝
當天,上述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以“保護傳承 守正創新”為主題,邀請211項非遺代表性項目、100余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盡展中國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年來非遺保護成果。
展會設置“美在生態更生動”“美在匠心更創新”“美在鄉村好光景”“美在交流與互鑒”等重點板塊。其中“美在創意與共享”板塊重點呈現非遺與新技術結合之美,通過沉浸式應用場景,讓觀眾領略非遺的時尚與新潮。
走進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布設的展區,多位觀眾頭戴VR眼鏡,或抬首,或低頭。“他們正在參觀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殿內鋪設的是蘇州御窯金磚。其制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600余年傳承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錢軍介紹說,在VR技術的助力下,觀眾置身故宮三大殿,更直觀立體地一睹金磚風采。
觀眾通過VR漫游故宮三大殿,欣賞蘇州御窯金磚。趙曉 攝
“VR影像的分辨率非常高,連金磚的紋路、故宮的建筑細節都能看清。”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仝艷鋒,在體驗后發出感嘆。
“我們這次帶來裸眼3D、AR數字化體驗,將傳統景泰藍的制作技藝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講師蘇高峰在現場以景泰藍“四面方尊”為例,向往來觀眾介紹景泰藍的裝飾紋樣、文化內涵,并演示工藝流程。
剛從蘇高峰身邊的觀眾群中抽身,記者隨即被隔壁展區吸引,另一圈觀眾正爭相“逛”河南馬街書會。
觀眾借助AR交互技術感受河南馬街書會盛況。趙曉 攝
“‘一日能看千臺戲,三天能聽萬卷書’,我們通過3D建模、空間定位等技術,將馬街書會每年最盛大的場景裝入AR虛擬環境中,為觀眾帶來曲藝欣賞等沉浸式交互體驗。”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和智能設計實驗室成員程偉說,他們試圖打造“永不落幕的馬街書會”。
據悉,本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將持續至10月21日。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