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文化沃土 對接時代語境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黃相懷 2024-12-18 15:58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堅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局面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安身立命的根本、為人處世的準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在國人的書寫中、吟唱中、分享中得到極大提升。當然,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活起來”到“火起來”,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文藝作品和文化產品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在創作優秀作品、生產優質產品上下功夫。不管是文藝作品,還是文化產品,核心競爭力是創意,而創意來源于創新,也就是要以創新的方式、創造性的方法予以制作和呈現。比如,河南廣播電視臺等推出《梨園春》《武林風》《唐宮夜宴》《中國節氣》《中國節日》等系列文化類節目,用時尚的方式表達文化,用青春的方式展現古老,用大眾的方式詮釋高雅,成功讓一些在過去看來屬于冷門的傳統藝術成為“頂流”,為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生命力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活起來”到“火起來”,不能單憑理想和情懷,必須有一整套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又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發展規律的系統性謀劃和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下時代語境進行對接,讓其產生當代價值和意義,實現從優秀文化資源到優質文化產品的創造性轉化。在具體實踐中,不管是創作者,還是生產者,一方面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秉持禮敬態度,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運用傳統文化符號、文明標志等;另一方面要尊古而不泥古,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原則,在表現手法、呈現方式、傳播載體等方面大膽嘗試、積極創新。
文化單位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擔負著重要使命。為激發文化單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具體而言,要推進文藝院團、廣播電視臺等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通過實施人事薪酬改革、體系化資源整合改革、機制化項目運作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創意、要動力,集聚優秀人才,釋放內在潛能,為優秀傳統文化類作品、產品的創作生產提供有力支撐。比如,河南廣播電視臺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組建多個導演工作室、視覺工作室及相關項目組,讓每個人既是創作者又是創業者,努力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在推出優質文化節目的同時,也創造出良好經濟效益,進而提升了員工的薪酬水平和職業榮譽感。
自古以來,中外文化碰撞交流使得中華文化更具包容性與創造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生命力,要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化觀,積極以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具體言之,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積極與世界不同文化交流對話,在對話和交流中,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提升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也充分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我們這一代中國人要擔負起自己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