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學術建設 勇擔文化使命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工作回眸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25-01-01 11:07
“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作為。”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山厚望,激發奮進力量。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牢記囑托,一路探索、一路實踐,聚焦“四個高地”建設,深刻把握“兩個結合”、深入推進文化“兩創”,為賡續中華文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凝聚奮發作為的澎湃動力。
厚植與深耕:學術成果豐碩
宣紙線裝、原大影印、古色古香……在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開幕式上,由中國孔子基金會資助出版的《儒典》驚艷亮相,吸引了眾多學者的目光。而這,正是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眾多學術成果中的一道剪影。
知所從來,方知所往。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一直將儒學研究闡發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工作,推出一批又一批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學術成果。支持出版《儒典》《儒藏》《儒學學者口述史》,“尼山叢書”推出《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四書解讀》《國學經典音注》《<論語>譯讀》《走向新百年的儒學復興》《文化傳承發展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書籍。《尼山文庫》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署“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已陸續出版三輯,匯編了陳來、王志民、楊朝明等權威學者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新理念、新觀點。“中華禮樂文明大系”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孔子博物館推出的《孔子圣跡圖匯編》榮獲全國古籍出版社百佳圖書(2023年)一等獎。
《孔子研究》“雙核心”期刊地位持續鞏固,獲評省社科理論優秀成果。普及期刊《走進孔子》推出中英雙語版,進一步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
近年來,孔子研究院集聚儒學大家、泰山學者、尼山學者等儒學高端人才,累計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研究項目100余項,發表論文1300余篇,《曲阜儒家碑刻文獻集成》《世界書院研究》填補了國內學術界研究的空白。
以專項課題和學術會議為抓手,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充分發揮省部共建優勢,與教育部合作支持發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類專項課題,完成立項122項,匯聚全國學術力量開展研究。與此同時,尼山儒學對話會、中韓儒學交流大會、文化“兩創”座談會、社會科學視野下的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全國儒學社團聯席會議、第四屆青年儒學論壇等學術會議成功舉辦,以會議促研究、促交流、出成果。
“要把2024年確定為‘學術建設年’,緊緊抓住‘科研’這個關鍵,持續推動學術本色建設。”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書記、副主任國承彥對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學術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彰顯了對學術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視。
根植學術研究沃土,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扎根基礎理論研究,緊緊圍繞打造世界儒學研究高地的目標要求,勇攀學術高峰。
筑巢與引鳳:積蓄人才動能
“希望同學們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利用好平臺優勢,涵養家國情懷、博采眾長,在享受本校深厚的學術底蘊和教育資源的同時,充分利用其他共建院校的資源,致力于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的大家、名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2024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博士研究生畢業典禮上,教育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孫堯對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首屆博士畢業生給予諄諄囑托。
2024年,聯合研究生院迎來了首批博士畢業生,并揭牌成立了首家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專題研修基地——淄博研修基地。
“研修活動通過將專題講座與現場參觀遺址、博物館等相關活動相結合,以‘走出課堂’的學習方式,帶領學生們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他們既有理論指導,又有現場實感,能更真實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當代價值。”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山東師范大學特聘資深教授王志民說。
從2021年開始,作為教育部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生院,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與國內16所一流院校以共建共享的方式開展研究生教育,通過開展集中研修、舉辦名家講座、組織交流研討等形式,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徑。目前已累計招收培養專項研究生1836人,為人才強國、人才強省蓄滿動能。
為展示和檢驗聯合研究生院專項人才培養成果,提升專項研究生們的學術創新能力,聯合研究生院舉辦專項博士研究生學術論壇,鼓勵專項研究生加強理論研究與創新,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青春力量。
近年來,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加強學術委員會建設,實施“儒學大家”“尼山學者”計劃,招引權威專家學者26名。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開通科研人才綠色通道,高層次人才培養路徑愈發暢通。
傳頌與潤心:文化品牌響亮
展現中華文化恒久魅力,既要深植傳承之根,更要拓寬傳播之路。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堅持在打造文化精品上下功夫,形成多維度、高密度的傳播品牌矩陣。
打造文化傳播的新陣地。通過持續舉辦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中華經典國際誦讀接力活動)、沿黃九省(區)青少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大賽、全球“云祭孔”等活動,中國孔子網融媒體平臺年訪問量突破6億次。
書寫以文化人的新篇章。開展孔子學堂萬里行“中華民族行”“黃河文化行”等活動,學堂總數擴大至近3800家,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以及海外20個國家,有關經驗做法被中央政研室《學習與研究》刊發。掛牌設立十所孔子研究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習所,讓更多優質文化資源豐富群眾生活。
展現激活傳統文化的新作為。“尼山講堂”精品公益公開課入選2024年網絡公益行動優秀網絡公益項目,截至2024年12月,已播出137期,總瀏覽量超5.5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堂”為省直單位送課11講,贈送儒學經典書籍2000余冊,引領干部職工樹立修身立德的文化風尚。“尼山杏壇·尋找先賢智慧”獲評國家廣電總局“省級地面頻道年度優秀節目”。孔子研究院與國子監和北京孔廟博物館聯合主辦“彝倫講堂”,建設“孔子講堂”宣講平臺,助力提升群眾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孔子博物館舉辦第二屆“孔子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深入挖掘孔子文化所蘊含的當代價值,孟子研究院舉辦“居仁與隆禮——孟荀思想解讀”系列講座,系統解讀了孟荀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時代價值……打造了一批大流量活動品牌。
共贏與互鑒:國際交流深化
回答世界文明之問需要舞臺。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匯聚了63個國家的近400位國際嘉賓,國際學者比例超50%,規格和數量均創歷屆之最。從尼山走向世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成為全球文明交流的一方高地。
如何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擦亮文明互鑒“金名片”。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與國際儒學聯合會共同主辦紀念孔子誕辰257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等機構聯合舉辦孔子—亞里士多德論壇,開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近兩年在維也納聯合國總部以及美國、日本、韓國、意大利、泰國、印尼等國家舉辦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泰國中華儒學研究分論壇等9場海外分論壇和研討活動。實施“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論語》譯介工程,出版13種語言的中外文對照本,獲評中宣部“優秀地方文化外宣品”。
——拓展文化交流“朋友圈”。啟動實施“中國孔子基金會·全球文明對話交流中心”項目,實施“齊魯訪學駐研計劃”,建設國際漢學家人才庫。孔子研究院與中國外文局聯合,在《今日中國》(英語版、阿拉伯語版)開設“中國精神與智慧”專欄。高標準打造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接待130多個國家的孔子學院師生,不斷擴大知華友華“朋友圈”。
聚力與引領:基金募集穩健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孔子基金會要牢記囑托、擔當使命、守正創新、砥礪前行,努力開創事業發展的嶄新局面。”中國孔子基金會成立40周年座談會上,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主任白玉剛深情寄語中國孔子基金會。
一直以來,基金會利用資金募集優勢,在儒學人才集聚和培養、儒學研究、儒學普及推廣、儒學國際交流傳播等領域持續深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有效支撐。
——強化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引領。嚴格遵守基金會章程和各項規定,完善基金會內部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基金會有關制度26項,圓滿完成基金會換屆工作。持續強化基金募集管理,基金年募集量實現新突破,設立專項基金18支。
——打造公益品牌,弘揚孝親敬老美德。打造“孝心工程”公益品牌,在山東、青海、西藏試點建設“幸福食堂”28家、“光榮小屋”43個,倡樹尊老敬老、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氣。
——資助文化活動,搭建交流交融平臺。資助開展公益文化活動,全球“云祭孔”直播獲評中央網信辦“網絡正能量主題活動”,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入選山東“雙百”正能量網絡精品,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入選“全省優秀對臺交流項目”,支持話劇《孔子》成功在香港演出,收到省政府感謝狀。
中國孔子基金會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優勢,取得國家4A級基金會、文化和旅游部社會組織“優秀”榮譽稱號、國家社科基金“優秀社科學術社團”獎補“第一檔”等優異成績。
正如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長于曉明所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孔子基金會將一如既往地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而繼續奮斗。”
新起點、新使命、新征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將繼續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目標使命,努力實現建設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和全球引領力的世界儒學中心愿景,為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